|
|
名称 |
2017年北师大版第15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教案 |
|
类型 |
教案|教学设计 |
学科 |
历史 |
大小 |
9 KB |
格式 |
doc |
年级 |
初二|八年级 |
教材 |
北师大版 |
上传 |
|
审核 |
admin |
时间 |
2017-12-07 21:41 |
点击 |
|
评价 |
☆☆☆☆☆ |
七年级历史教案
周 次 |
11 |
时 间 |
11月 4日 第 5 节 |
班 级 |
七年级 |
教 者 |
马耀辉 |
|
教学内容 |
第15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阅读并口头简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学生能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观看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等教学方式,初步掌握能够自己运用有关的历史资料或亲自动手收集历史资料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学会合作和分享,培养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X|k | B| 1 . c|O |m
通过让学生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
|
教学重点 |
卢沟桥事变。 |
|
教学难点 |
讲清国共两党团结抗战,共赴国难是如何形成的。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
|
教 学 过 程 |
补充修改 |
|
一、导入新课
1.从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入手。同学们,现在我把一张照片的复印件发给你们,请你们仔细看好手上的这张照片复印件,它是我国古代一个有名的建筑物。你们能说出它的名称吗?(学生较容易地回答出:卢沟桥)
2.同学们是否听说过近代卢沟桥曾经发生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在得到学生的肯定回答之后,教师指出,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是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八年抗战”。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板书)。
二、新课授入:
1、卢沟桥事变新| 课 | 标|第 |一| 网
提出问题:“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回事?(板书)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教材正文大字部分第一段,稍后让学生回答“卢沟桥事变”发生的地点、时间、交战双方和结果。
引导学生回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企图独自侵占、灭亡中国的开始,教师随后强调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之序幕,它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亚洲)的爆发。
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守军毫不畏惧,奋起抵抗。投影仪打出“中国守军在卢沟桥上奋起抗战”历史照片。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小字内容,叙述中国守军第29军官兵英勇作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回答“想一想”:佟麟阁将军的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的实质(即热爱自己的祖国,决心与国家共存亡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指着课文“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进行介绍,虽然中国军队英勇抗日,但不久日军调集大批援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7月底平津相继失陷。日本侵略者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企图速战速决,在三个月灭亡中国。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将怎么办?(让学生议一议)
2、团结抗战,共赴国难(板书)
教师应引导学生简要回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然后指出,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促进国共两党进行合作。让学生朗读通电,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国共合作”。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将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7月17日,中共派周恩来等同国民党进行对话,国民党政府表示愿意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实现两党合作,共赴国难。也是在7月17日这一天,国民政府委员长蒋介石在江西庐山发表谈话,表示愿意跟共产党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设计问题:让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比较之后,自己得出结论――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蒋介石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他对日本的态度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让学生简单讲述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发生之后对日态度的表现。
教师强调提出,至此,在国难当头,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国共两党合作,团结抗战,为挽救民族的危亡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学们,下面再让我们一起注意观看两幅图片:投影展示“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平民”和“日军在南京集体枪杀中国平民”,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时间的什么事件?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小目大字后回答。教师接着板书:南京大屠杀。
3、南京大屠杀。X|k | B| 1 . c|O |m
教师归纳: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占领首都南京,使用各种残忍方式对我国和平居民和被俘士兵进行了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的具体情况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内容。待学生看完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的残暴表现,教师归纳概括:侵华日军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日军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使用机枪扫射、刀砍、活埋等多种灭绝人性的残暴方式,对我国南京的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30万人,进行了为期六周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古都南京顿时成了一座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人间地狱。南京大屠杀这一人间惨剧的发生,说明了日本侵略者是一帮穷凶极恶、丧失人性的法西斯分子。南京大屠杀使我国无辜的和平居民付出了巨大牺牲,我们永远也不应当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为了让同学们对发动战争的战争罪犯有一个更为直观地了解和认识,我特意安排了一项活动:把“恶魔的末日”――1947年4月26日,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罪大恶极的谷寿夫1946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引渡到中国后,南京国民政府国防部军事法庭根据他所犯下的罪行,判处其死刑,押至刑场处决的照片展示在同学们眼前。让同学们更为直观地懂得一个道理:即“多行不义必自毙,作恶到头终有报,这是历史的惩罚!”
三、课堂小结:
大家知道了“卢沟桥事变”是怎么一回事,也大致了解到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英勇反抗行动以及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等滔天罪恶,初步认识到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中国人民是如何用劣势装备,同武装到牙齿的日军进行殊死抗争的。下一课我们还将继续了解与学习前辈是如何艰难而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 |
|
|
板
书
设
计
|
第15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2.团结抗战,共赴国难
3.南京大屠杀
|
|
教
学
反
思
|
|
|
|
|
|
|
|
|
|
|
|
|
|
|
|
|
|
|
|
X|k |B| 1 . c|O |m
|
|
|
下载地址 |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198480 | 帮助 |
|
|